西安2022年第一次集中供地,今天开始进入到了拍卖时间段。
从第一天的出让情况来看,没有意外,保利、中国铁建、中海、天地源、中铁一院、经发置业等国企、央企扛起了今天西安土地市场的场面,基本上跟我们在此前几篇文章中预测的拿地企业相符。
按照计划,今天共计有18宗土地迎来挂牌结束,截止地产房剑发稿时已出结果的如下:
①.2宗地小幅溢价成交,中海、经发置业分别在丝路软件城、高铁新城溢价拿地;
②.4宗地底价成交,天地源在高新中央创新区拿地,保利、中国铁建在丝路软件城拿地,中铁一院则在灞桥拿地。
④.2宗地触顶摇号,分别为长安区22.558亩土地、未央区21.975亩土地。
另外,灞桥区的多宗土地目前出让结果还没有出来。
从已经结束的结果来看,此次拿地的企业均为国企、央企!
特别是丝路软件城板块,除了此前已经落子于此的招商、中国铁建、中国金茂之外,中国铁建继续在该板块拿地,保利、中海两大央企此次也加入到了丝路软件城板块!这个板块迎来了央企扎堆!
2022年能够在土地市场拿地的房企,首先得有钱,然后得能熬的起。
在钱这件事情上,国企、央企有着天然的优势,融资成本长期处于低位,并且有着政府的背书融资难度也更低一些。
另外,国企、央企还有一个优势,那就是成本的控制。翻看上市房企的财报,国企、央企的管理成本控制,往往处于低位。并且由于国企、央企本身的稳健,负债率往往处于低位。
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今天,拼的实际上就是资金成本、管理成本。
同时,拿地之后,面对限价一直无法备案,面对行业进入到下行周期、去化困难,能够在复杂的大环境下确保项目继续建设,能够熬下去的也只有国企、央企。
反观民企,大部分地产公司在行业上行周期内习惯了高杠杆、高负债、高周转模式的扩张,迅速跻身千亿阵营。如果房地产行业一直火爆下去,那么通过不断的滚动、周转会继续形成循环,企业规模会越做越大。
一旦行业融资收紧、商品房销量下降,高速扩张的民企往往就会出现问题。恒大、奥园、正荣、阳光城……都是例子。
民企中真正能够保持稳健发展的,其实是比较少的。特别是像龙湖、新城这样拥有大量自持商业物业的,更少。
在民企普遍缺钱,大部分民企已经自身难保、优质民企龙湖去年在西安已经储备大量土地的情况下,目前的西安土地市场只能靠国企、央企、城投公司。
当然,国企、央企有实力拿地并不代表就会拿地,这就与企业的土地储备有关了。
过去两年,央企代表招商、绿城在西安拿下了多块高价地,国企代表紫薇也拿下了多块高价地……去化目前手握的这些高价地,也是当务之急。另一家连续在西安溢价拿地的金茂,大明宫金茂府、高新金茂悦园足够1年内销售了。
而保利,除了刚刚入市的保利锦上之外,几个城改村子什么时候土地供应还是一个未知数,短期土地储备明显不足;中海,最早进入西安市场的外阜房企,过去几年也多次溢价拿地,但目前仅剩下在售的中海云锦,以及开元壹号尚未开发的小幅地块了,也没地了……
国企高科集团“四大天王”中,紫薇、天地源规模要大一点,紫薇目前手握多宗土地储备,足够短期开发了。反而是天地源,云水天境卖完之后,只剩下沣东的蘭樾坊少量叠拼、CID待入市33.9亩的小盘天地源棠樾坊了,目前土储不足。
看完这些典型房企的土地储备,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这些房企拿地了。
从今天的土地拍卖来看,西安土地市场延续着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土地市场冷清,接下来西安2022年第一轮集中供地,还将在6月13日、6月22日还将会迎来土拍,届时情况如何,我们拭目以待!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